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 内容展现
  • 最新评论
闪迪至尊超极速 SanDisk Extreme Pro 评测
2015-5-21 12:41| 发布者: 心即空| 查看: 90682| 评论: 57|原作者: neeyuese
摘要: SanDisk闪迪是全球知名的闪存存储卡制造商,和东芝合资兴建有晶圆工厂,拥有自主闪存颗粒资源,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闪存市场的半壁江山,本次PCEVA评测的是推出已有段时间的家用旗舰 - 至尊超极速 Extreme Pro 480GB ...
颗粒架构及技术特性解析

ABL架构的解析:



ABL全称(All bit line),意思是在MLC的每根位线上都有连接到检测放大器,而检测放大器则是和页缓存互联的,所以可以单双页同时传输数据,因此这个技术能够大量提升MLC的写入性能,据测试基本接近2倍,而且相比传统HBL架构,在工作时闪存和闪存之间的干扰也降低了许多。之前的MLC架构是单/双位线共享单个检测放大器,也就是HBL(Half bit line)

先让我们回顾下前代nCache的特点:


1. nCache用MLC模拟SLC的方式做为不怕掉电的缓冲区, nCache区只会缓冲随机数据(即使这个数据是1MB大小,但是只要是随机的,它就缓冲),相反不会缓冲持续数据(即使这个数据只有4KB,也不缓冲)。
2. 用MLC模拟SLC后,耐久度根据理论可以上升n倍以上,间接的等于是一层“防护盾”的形态。SanDisk用这层“防护盾”来抵御最容易增加写放大和消耗性能的随机写入。
3. 等到“防护盾”吸收了这部分难处理的数据后,再通过后台释放到“后勤部”(空闲的MLC 闪存),这个释放动作是后台的,用户不会有任何感觉,而且这个释放是持续的,也就是说写放大能够被控制在最小范围,使得“后勤部”在之后的垃圾回收中也能够处理的更轻松,减少了写放大。

那么到底这个nCache是增加了写放大还是降低了写放大呢?不好说,我只能说SanDisk巧妙的在没有物理分层(物理上非SLC和MLC 两种颗粒)的架构上进行了逻辑分层(逻辑上确立了SLC/MLC的分层和职能)。等于是用盾牌(nCache)去防御敌人(主机请求)最猛烈的进攻(随机写入),理论上来说是一种保证一定性能(针对家用级)和提高耐久度的做法。nCache等于是一个把多个4KB的随机小数据合并重组后高速释放入颗粒4MB大小的Block的桥梁。

闪迪至尊超极速的 nCache Pro 技术特性介绍:


nCache Pro相比前代nCache,在SLC缓存区域针对所有的用户数据进行了读写平衡优化,能够带来更好的离散平衡表现。


1、当MLC的闪存工作在SLC缓存模式下的时候,万一突发掉电,主控在紧急模式下能够更快的把关键数据写入到SLC缓存区域,还能避免MLC闪存的Lower Page出错问题,可以明显降低变砖率。
2、当MLC的闪存工作在SLC缓存模式下的时候,不但性能会提高,耐久度也可以提高大约5-10倍。SanDisk的nCache Pro中SLC缓存区域容量在1GB以内,对于更大容量的型号也没有增加,所以需要采用全局静态磨损平衡,SLC/MLC自适应切换才能够保证MLC耐久度没用完前SLC区域的闪存没先磨损完。针对SLC/MLC的写入造成对闪存磨损的区别,需要在Smart里放入2套P/E,一个是SLC的P/E,一个是MLC的P/E。
3、当MLC的闪存工作在SLC缓存模式下的时候,需要的ECC需求也被降低了,在SSD的闪存磨损后期,可以把不能当成MLC用的闪存(错误太多,ECC纠错不能)回收并切换成SLC缓存模式使用提高利用率,虽然可用容量减半,但是比直接标记坏块来说划算。

DEVSLP电源管理的解析:

DEVSLP也叫DevSleep,它是SATA 3.2规范新加入的特性,规定了在这种模式下设备功耗不超过5mW。那么什么是DevSleep?进入DevSleep模式对硬件和软件有什么要求?DevSleep有什么缺点?

节能电源管理模式,其中分为Link Power Management (LPM链路电源管理,设备物理层进入降功耗状态)和Device Power Management(DPM设备电源管理,也叫core电源管理,是设备受主机或者时间设置控制功耗)。其中LPM里面分为:HIPM,DIPM和新加入的DevSleep。而 DPM则分为:idle,Standby,Sleep和RTD3。

之前SATA规范中链路电源管理拥有2种节能模式,一种是Partial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设备会关闭一部分电路,耗电量下降至100mW,恢复到运行状态需要10微妙,另一种是Slumbe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会关闭更多的电路,耗电量下降至10~100mW,而恢复到运行状态需要10毫秒的时间。最新的SATA 3.2规范新加入的DevSleep模式则是除了必要电路外的所有部分完全断电,耗电量最高不超过5mW,恢复到运行状态的速度则控制在20毫秒以下。
SATA规范和当前大多数的芯片组都支持2个低功耗状态:(LPM)
1.Active:全功耗满速运行,无唤醒延迟。
2.Partial:运行的时候稍有节制的控制功耗,唤醒的速度非常快,不需要结合设备电源管理。
3.Slumber or Standby:更好的节约耗电,唤醒时间稍慢,可能要结合设备电源管理。

控制方法包含:
HIPM(主机启动电源管理):主机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并发起节能的请求使设备进入节能状态。(芯片或者驱动检测到设备没工作时发动请求让设备进入此模式)
DIPM(设备启动电源管理):设备自己根据非满速运行状态的时间设定间歇的进入节能状态降低功耗。(设备没工作或者根据运行时间进入此模式)
新增的DevSleep(设备睡眠):由主机向设备发送OOB信号,使设备进入此状态,系统要支持此模式,必须设备本身,主机总线适配器和系统BIOS,系统驱动程序都需要全部支持。

DPM/Core电源管理:
SATA规范和电源管理支持4个状态:
1.idle,Standby,Sleep和RTD3。需要根据不同指令让设备进入各种状态或者由主机设备时间间隔进入。
2.每种设备根据自身的硬件条件,进入各种状态的延迟会有比较大的不同。
3.在运行模式下设备依然可能进入节能状态。

如图所示:只要Link为Off,则都叫做DevSleep,但是唤醒延迟和功耗却还是不同取决于Core Power,Core Power的节能则是厂商根据自身硬件定义的,每个产品都会不同, 设备总耗电的计算公式如下:
Total Power ≈ Regulator Efficiency * (Link Power + Core Power + Peripheral Power)
在DevSleep模式下,Link Power = 0
在RTD3模式下,Total Power = 0
Core Power 取决于硬件设计
Peripheral Power 的多少取决于外围元件,例如闪存芯片多少,LED灯等。

进入DevSleep模式对硬件和软件有什么要求?


如图,左边是主机,右边是设备,LPM由主机发起,而DPM有设备支持。之前的节能情况是通过SATA数据线传输信号,通过主机向设备发送节能请求,使设备进入各种运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不管是主机的控制芯片还是设备都要保证一定能源消耗来互相交流信号。而DevSleep通过在电源口的 Pin3定义了一组信号使设备进入节能模式,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全停掉主机这边芯片和设备的PHY区域达到超级节能的目的,要激活设备只需要通过电源那里发送信号即可。


闪迪至尊超极速支持DEVSLP 超低功耗模式,在SSD待机时能够完全切断SATA物理总线,相比之前的SATA低功耗模式(Slumber)更省电,进入真正的超低功耗模式,对移动平台电池的持久时间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注:此功能同时也需要主板芯片组支持)


高热节流技术解析:


当闪迪至尊超极速固态硬盘的操作温度高于官标时,高热节流模式会被激活,SSD会禁用部分Die来迅速降低运行功耗来达到降低发热的目的,这个技术在一些突发状况和恶劣环境下显得非常有意义。


收藏 邀请
0
本文版权归 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zjzlgx122 2015-5-21 01:02
深夜围观            
引用 woodyxiong 2015-5-21 01:38
支持浴室大!!!
对于结果,闪迪果然不辜负我心中最喜爱的固态品牌!
辛苦了!!!
引用 OstCollector 2015-5-21 02:29
本帖最后由 OstCollector 于 2015-5-21 02:49 编辑

深夜围观

有几个问题
1、在目前看来,使用超过4k的page size已经成为事实标准,而目前NTFS仍然以4k作为主要簇大小,Linux内核干脆不支持超过arch page size的block size,也就是在目前的环境中,4k 粒度的IO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为此,SSD固件做了什么优化,而用户又能如何干预?
如mkfs.ext3的 stripe-width、stride 参数,该参数原本是设计给RAID用的,是否可能用于SSD的优化?

这里优化特别关注和PE相关的部分,性能也可以介绍一下。

2、根据我的理解,ATAPI命令一次只能处理连续的若干逻辑扇区,在这种情形下,“连续”、“随机”这两个词究竟应该如何定义?

3、
在SSD的闪存磨损后期,可以把不能当成MLC用的闪存(错误太多,ECC纠错不能)回收并切换成SLC缓存模式使用提高利用率,虽然可用容量减半,但是比直接标记坏块来说划算。

这个是什么意思?直接减小用户容量?

4、
1、当MLC的闪存工作在SLC缓存模式下的时候,万一突发掉电,主控在紧急模式下能够更快的把关键数据写入到SLC缓存区域,还能避免MLC闪存的Lower Page出错问题,可以明显降低变砖率。

既然没有掉电保护,这个优势在这次测试的SSD中并不能显现出来?
引用 NOIP117 2015-5-21 07:23
当时就是纠结730合适ex pro,最后还是入了730.不过有机会还是想入块闪迪的盘,真的感觉很良心的企业
引用 zero8177 2015-5-21 07:42
NOIP117 发表于 2015-5-21 07:23
当时就是纠结730合适ex pro,最后还是入了730.不过有机会还是想入块闪迪的盘,真的感觉很良心的企 ...

高端产品赞成,低端产品持保留态度
引用 love_sun_ner 2015-5-21 08:54
闪迪的X110一直用的挺好的 其实很想看闪迪的TLC的新品
引用 nighttob 2015-5-21 09:07
OstCollector 发表于 2015-5-21 02:29
深夜围观

有几个问题

(3)
比如一个块的BER超过主控ECC能力了。
传统做法是直接标记为坏块。
这里是把这个块转为SLC模式,因为SLC的ECC需求低。原本MLC模式下,BER超过ECC能力的,变成SLC以后BER会显著降低。等于是把不能当原生MLC继续用的块,转换为SLC继续服役,实现“废物利用”,反正也要做SLC cache,与其用全新的块,不如用重新做“人”的。
引用 Suser 2015-5-21 09:26
我现在用的就是这个480G的
引用 bionix 2015-5-27 21:37
终于等到浴室的评测,准备等美亚有优惠时弄一块480G的~
引用 dboy99 2015-5-27 23:16
本帖最后由 dboy99 于 2015-5-28 10:00 编辑

真是非常好的评测,仔细拜读完之后感觉这个超极速(笑)可以说是目前最理想的家用级SSD了

对于SLC和MLC模式混杂使用有一点不明白,求浴室解惑 @neeyuese

SLC模式的高耐用度是基于SLC模式对误码率的忍耐程度更高,那么理论上最理想的使用方式应该是先在MLC模式下把PE用尽然后切换到SLC模式继续发挥余热,可是按ncache的工作模式来看应该是不能这么理想化的,必然是有一部分存储单元会先工作于SLC模式然后转为MLC。
我想问的是,先SLC后MLC会严重影响单元的总体可用PE吗? SLC模式下的每次刷写动作对浮栅的磨损是否会小于MLC模式呢?
引用 zhu890103 2015-5-28 10:47
浴室姐,爱你
引用 leavelost 2015-5-28 11:36
去年黑五很明智的入手了2块业界良心,730的240G,还有就是这次测评的480G,用着都很安心~
引用 111alan 2015-5-28 11:40
10年里能用到3年已经非常碉堡了,特别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

其实SSD也没啥复杂的,估过段时间某些厂商终身保修都要上了,当然是卡TBW的
引用 dboy99 2015-5-28 11:48
111alan 发表于 2015-5-28 11:40
10年里能用到3年已经非常碉堡了,特别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

其实SSD也没啥复杂的,估过 ...

之前OCZ的人透漏过SSD厂的保修时长其实就是颗粒厂对SSD厂承诺的保修时长,sandisk作为颗粒大厂,保10年其实也没啥压力。或者反过来说,能提供10年超长质保的也就只有颗粒厂了
引用 RexChow 2015-5-28 14:24
本帖最后由 RexChow 于 2015-5-28 14:27 编辑

前阵子省吃俭用买了块超极速960GB安到盘位紧张的笔记本上,用起来很爽,今天看到这篇评测更加放心啦~~感谢LZ如此用心的工作~~

不追求跑分的我ssd(当前)只认intel跟sandisk~
引用 红色狂想 2015-5-28 14:34
这盘的性能我就不妄加评论了,就说说外观吧,可谓是里里外外都难看,根本比不上坑屎盾的工业美学设计理念
引用 沙加妙 2015-5-28 14:55
闪迪的确不错 已入480GB的玩着了~~~
引用 Suser 2015-5-28 15:43
浴室大大,用的就是这个480G的固态

系统是,迁移的win8.1 x64

过几个月就会蓝屏,重启报0xc000000225(反正是0XC开头,225结尾的错误)
上网搜,说无解只能重装系统

但是我系统有还原,安全模式还原又可以用了
引用 dboy99 2015-5-28 16:36
Suser 发表于 2015-5-28 15:43
浴室大大,用的就是这个480G的固态

系统是,迁移的win8.1 x64

建议用安装盘重新装一遍系统试试,迁移的系统不稳定一般都是找不到原因的,而且一般都跟硬件无关

查看全部评论(57)

热门评论
    热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