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VA,PC绝对领域,探寻真正的电脑知识
开启左侧

冰山之息--GT Alaska测试

[复制链接]
magicspectre 发表于 2010-10-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数:6847|回复数:18
本帖最后由 magicspectre 于 2010-10-3 19:19 编辑

继去年用GT F101敲开中高端散热器的大门,以性价比和优良的做工打下不错的口碑。Glacial Tech今年再度发力拿出了Alaska,在6月的computex上面世之后,经过3个月的时间终于上市,虽然错过了盛夏的散热热潮,不过一款经典的散热器肯定能禁受住时间的考验。功勋卓著的U120E,工艺与设计完美结合的Megahalems都成了单塔散热的巅峰标志,而Alaska作为GT的旗舰散热,同样配备了6x6mm热管的规模,并引入了可呼吸的散热器这个概念,能有如何的表现,值得期待。



开箱文传送门:

  散热器发展到现在,由于热管规模的限制,使得热管上做的文章越来越少,而鳍片结构,排列,占地面积和易吹透等性能才是现在散热器的一大焦点。Alaska融合了交错式鳍片,可呼吸,以及V型热管排列几大概念,配合从上而下贯穿的通孔,祭出了可呼吸的散热器的概念。而如何解读Alaska设计的用意,各有各的角度,那么就先来一些图关注一下Alaska的细节。





Alaska采用穿fin工艺,GT的做工一向口碑不错,Alaska的做工也没有令人失望,鳍片的细节处理还是靠谱的。稍显不足的是鳍片上的工艺不是很完美,从俯视图上可以看到,鳍片采用的是不规则的处理,纹路并不清晰,如果镀成光亮的镜面或者甚至是钝化可能近看的效果都会有些提升,或者把拉丝的纹路再清晰流畅一些也好。




Alaska搭配的是透明蓝框的风扇 0.3A  最高转速1600转,用清凉的配色衬托出Alaska的主题。


大家关心的底座方面,Alaska的答卷是銑底工艺的底座,平整度没有问题,但是光滑和细腻程度就大打折扣了,相信如果有心的用户,仔细打磨一下会对性能有一定的提升。并且可以看到,热管和底部的焊接方面存在一定的瑕疵。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度 +50 收起 理由
火鸟工作室 + 50 看起来不错,不过对风冷无爱了 ...

查看全部评分

magicspectre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gicspectre 于 2010-10-3 20:15 编辑

全方面的审视Alaska后,上机测试才是检验性能的唯一标准,在Gigabyte P55 UD4上看一看Alaska兼容性的表现。

和Mega Shadow一样,Alaska的宽度与Mega Shadow相仿,甚至更宽一些,也就意味着不能插满两面梳子。比较高的钢牙内存或许可以采用抬高风扇的方法来进行兼容。

  与技嘉P55 UD4伪"北桥"散热片的兼容:



经历了并不轻松的安装过程,这点后面会详细说明-- 上机测试,Alaska还是相当上镜的,无论搭配单扇双扇,灯扇黑扇效果都还算过得去,当然冰刃pwm这种百搭的扇子也不例外。


风扇扣具方面 安装风扇扣具需要将扣具插入其中的几个呼吸孔中,插入的过程比较费劲,不过好处就是后续更换风扇就比较方便,对测试中更换不同的风扇提供了便利,这点值得表扬。与Mega Shadow的风扇扣具类似,这种外扣型的风扇扣具对于肋排毫无压力,不过对于38mm的厚扇估计就吃不消了。
magicspectre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gicspectre 于 2010-10-3 19:52 编辑

准备工作就绪,性能测试见真章。

  Alaska的对手是顶级风冷中的标杆Mega Shadow,虽然这两者的价格差距甚至达到了一倍,但是只有通过顶级风冷的检验才能证明Alaska真正的实力,并从性价比上突显出Alaska的优势。面对细节,工艺和架构上都十分优异的对手,Alaska能有怎样的表现。 先来几张图来看一看两者的差距。

底部工艺,无需赘言


宽度  Alaska更宽一些,也接近了宽度的极限,再宽就会造成兼容性的障碍。



鳍片底层的高度:Alaska更低一些,可能在某些板子上的兼容性就会收到一些考验,如果上吹的话,对内存的高度也有不小的限制。


长度:两者几乎相同。


测试平台:

CPU:i5 750@4G  200*20  Vore: 1.3V  Vtt:1.29V  
MB:  Gigabyte P55 UD4  
Ram:Elpida Hyper MHN-E  1600@6-6-6-18-1T
VGA:   MSI R5850 TwinFrozrII  
S/HDD:intel X25-V+WD10EALS/5000AAKS
PSU:Corsair VX550W  

硅脂:G-751


OS:Win7  ulitmate  32bit

Software:
Prime95
Everest


测试方法:

P95 Large模式

已一个selftest为时间单位。完整测试一个selftest。Everest记录平均温度,并进行平均。  记录时间段为test3到self test结束,时常大约为15分钟。Alaska真正测试前经过了两个self test的拷机磨合。
magicspectre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gicspectre 于 2010-10-3 20:12 编辑

测试项目:
所有项目都采用装箱测试。


1)极限PK

这个环节将采用暴力扇来榨干散热器的潜能,在这里出场的是高风压暴力扇的典型代表NMB 4710NL-04W-B59 转速2700转,高风压暴力扇,同时扫风面积也比9G大一些,动平衡还算可以,不过这算是一把彻头彻尾的测试扇,日常基本上用不着,测速需要mod。而其做工与B19 B56有一定的差距。

山寨一下AC的标签。


2)双扇
双扇的目的在于用两把实用低速的风扇,在噪音控制的情况下,提升散热器的性能,对于一些漏风严重的散热器来说,双扇的意义非同反响。
而这个项目中登场的也是熟悉的九州风神冰刃原装扇 1500rpm


这个项目中测评的项目是 两颗散热在单扇与双扇下的性能比拼。重点考验呼吸与漏风这个双刃剑,在双扇的作用下有多大的性能提升。

3)单扇自由式比拼

这个环节将采用SFF21C 用调速器分为三档,用1500rpm 1200rpm 800 rpm分别对这两颗散热器的性能进行考量,可以在各个转速不同的噪音下,得到这两颗散热器性能的参考值,并可以为玩家如果要自行更换风扇提供参考。


4) Alaska封边封孔测试。
测试成绩汇总一波流  你看得爽快 我也贴的轻松{:4_137:}
magicspectre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gicspectre 于 2010-10-3 21:14 编辑

测试总结:

呼吸,自然需要有进有出,Alaska的理念是一面进风,四面出风,自然需要够力的风扇来推进,需要风压与风量均衡的扇子来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两者的实力差距十分正常,随着风量的衰弱,可以看到Mega Shadow性能的衰减更为缓慢,也就是在低转速下,Mega Shadow依然可以发挥出一定的实力,而Alaska性能上的差距可以通过高转速的风扇,牺牲一定的静音来换取性能的提升。

双扇方面,提升的幅度并未给人带来惊喜,从静音与性能平衡的方面考虑,单扇已经能够满足Alaska的需求,不过双风刃的黄金组合还是比较适用于Alaska的。


  是呼吸还是漏风?对于这个疑问我也经过了测试,封闭了侧边和顶层鳍片的通风孔之后,采用XFan120U,双扇进行测试,或许是双扇本身足够给力的原因,封边并没有带来任何的性能影响,波动在0.5度之内。封孔的温度比开孔的温度甚至要稍微高些许。其实也能说明呼吸并非表面功夫,如果能把所有鳍片的呼吸孔都堵上,那么可以说明呼吸孔无用,但是仅仅是封闭外表的空隙,对散热器内部的热量流动的影响还是十分有限的,这也证明了呼吸的作用是切实的。

  而与顶尖风冷的差距,我想,一个还是体现在工艺上,第二,呼吸孔仅仅是开洞并不能形成有效的热量流动,如果能参考一下HR02的架构就可以发现,真正的呼吸并非只是开洞那么简单。希望GlacialTech能在Alaska的经验基础上更进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走到明年的旗舰作品,我们或许可以迎来一颗真正达到顶级风冷水准的散热。


价格方面,如果抛开黑化的价格,Megahalems的价位在¥380左右,搭配一把mod过的21C的成本大概在400左右,兼容AMD平台则需要另外购买扣具。而Alaska搭配了全平台的扣具,比较让人诟病的是AMD平台目前只能上吹,这需要GT的RD尽快设计出新的扣具,最好在改善安装难度的情况下,添加AMD平台侧吹的能力,使得Alaska真真正正的物有所值,让玩家体验到Alaska带来的清爽气息。


Alaska相对于F101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售价方面还是维持了Glacial Tech一贯的高性价比的形象,其中网购的价格也已经在270左右,在6热管的散热中这个价格已经十分给力,为此GT也努力做出了一些缩减成本的举动。可以看到Alaska的包装并没有F101那么豪华。


在散热器的周围没有海绵垫或者其他的保护措施,使得运输过程中很容易碰弯边角的鳍片。


扣具的包装,几颗小的M3螺丝最好有单独的小包装,避免一整袋的扣具倒出时螺丝飞到某个角落。


情何以堪。


说明书的印刷也比较简陋,如果觉得图片不够清晰,可以采用绘图的方式来描述安装的过程。并且根据不同的平台,最好有各自分类的说明。这方面只要再用心一点点,得到的效果很可能就不一样了。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扣具的安装。
1.咱们来看看Alaska和Mega 最不起眼的差别。扣具螺丝,说不起眼其实很关键,扣具的松紧,拆装的难易,全看它的设计。

  左边的是Mega的螺丝,弹簧与螺丝是焊在一起的,提供了手拧和十字螺丝两种安装方法,按照Mega的十字安装方法,拧螺丝的位置十分舒展,不会过紧不会过松。作为经常换风扇经常换U的我来说,这个设计实在是贴心,换U换风扇都有很舒服的下手点,从来不会因为折腾而要去拆主板,要知道拆主板和拆散热的繁琐程度对于装箱选手而言,差距是很大的。

右边的是Alaska的螺丝,弹簧与螺丝是分开的,老实说要把这两者夹起来,从狭小的空间中塞进那个从背板穿出来的小孔,难度可想而知,更悲剧的是,螺丝固定的孔位并不能用一把长螺丝直接伸进去,小螺丝倾斜或者用扳手才能勉强的安装下去,不拆主板的安装近就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革命尚未成功,GT仍需努力,迈向顶级风冷的道路不是一天就铺就好的,GT的进步有目共睹,差距也清晰明了,那么就让我们见证
GT一步一个台阶的努力,加油。
magicspectre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楼层开放
hclo 发表于 2010-10-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lol沙发
世纪冰雷 发表于 2010-10-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错。
royalk 发表于 2010-10-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风刃依然无敌。。这货基本性能还算满意 就是做工有点渣。。
oys 发表于 2010-10-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做的再有些卖相就更好了~
tangti02 发表于 2010-10-4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咋的~~~GT的东东~~~
xxxyyy1 发表于 2010-10-5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图要拍得yd点才够给力,外观给人以很重要印象
magicspectre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xxxyyy1


    没单反。。拍成这样也尽力了
凄寒 发表于 2010-10-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总结:

是呼吸还是漏风?对于这个疑问我也经过了测试,封闭了侧边和顶层鳍片的通风孔之后,采用XFan120U,双扇进行测试,或许是双扇本身足够给力的原因,封边并没有带来任何的性能影响,波动在0.5度之内。封孔的温度比开孔的温度甚至要稍微高些许。其实也能说明呼吸并非表面功夫,如果能把所有鳍片的呼吸孔都堵上,那么可以说明呼吸孔无用,但是仅仅是封闭外表的空隙,对散热器内部的热量流动的影响还是十分有限的,这也证明了呼吸的作用是切实的。magicspectre 发表于 2010-10-3 19:56


因为阿拉斯加的鳍片的特殊设计,封闭侧边和通风孔会直接修改原先的设计思路。像这种蜂窝式的鳍片设计,侧边和通风孔是用来泄掉因为鳍片较密部分的风压的,同时带走部分热量。这种特殊的设计不适合做传统的封堵测试,所以分析的时候需要考虑鳍片的特殊造型,而不能单纯的当做传统散热来考虑。
magicspectre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凄寒


    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  除非把全部的呼吸孔都封了 不然看不出呼吸的效率  {:4_137:}
火鸟工作室 发表于 2010-10-8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不过对风冷无爱了 .
虎啸川 发表于 2010-10-15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留着备用
nick0320 发表于 2012-12-1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呼吸是噱头。。。。。。
sand98 发表于 2012-12-12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板啊主板,PCB长期会变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